信息安全目录(信息安全产品目录)

2024-11-18

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图书目录

1、第七章 网络安全保密技术,深入分析内网和外网的泄密途径与保密技术,涵盖网络安全管理技术、安全评估技术、安全审计技术、防火墙技术、虚拟专网技术、入侵检测技术、网络隔离技术和匿名通信技术,以及网络安全扫描技术。

2、前言:本部分将介绍该法的立法背景、目的及其在国家信息安全体系中的重要性。 第一章 总则:本章主要定义国家秘密,阐述保密义务和工作方针,明确保密与公开之间的平衡,以及主管机关和涉密单位的职责。- 第二条:规定了国家秘密的定义及其确定标准。

3、第二章,密码技术,深入探讨了密码学的基础,如明文、密文和密钥,以及古典与现代密码体制的区别。包括了秘密密钥和公开密钥密码、分组密码与序列密码等,以及DES算法和认证数字签名等内容,还涉及了文件加密、数据库加密及光盘加密等实践应用。

4、第6章 军事通信系统与数据链 详细阐述军事通信系统的设计、实现与应用,包括网络架构、数据传输协议、保密通信等。本章旨在提升读者对军事通信系统技术及其实用价值的认识。第7章 指挥控制系统 探讨军事信息系统中的指挥控制中心及其相关技术,包括任务规划、决策支持、信息融合与处理。

5、高校保密工作概论 1 保密与高校保密工作 高校保密工作是对敏感信息的保护,确保教育机构的安全与稳定。它涵盖了保密概念的全面理解,特别是针对高校环境下的特殊需求。

6、这部局域网交换机安全图书目录涵盖了全面的安全防范和缓解策略,从基本概念到高级攻击防御技术,帮助读者理解并应对网络环境中可能遇到的挑战。第1部分着重于安全隐患及对应技术,第1章介绍了网络安全三要素:保密性、完整性与可用性,以及风险管理。

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目录

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结构 最后,本节详细介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结构,包括政策制定、风险管理、技术实施、人员培训等关键环节,为构建全面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提供指导。

身份鉴别技术 1 鉴别技术基础 - 鉴别概念:身份鉴别是验证用户身份的过程,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访问系统资源。- 方法:包括密码验证、生物特征识别、双因素认证等。- Kerberos:一种常用的身份验证系统,提供集中式身份管理,如第5版与第4版的改进和安全性保障。

第7章 入侵检测系统,通过动态安全技术、入侵检测系统定义、分类和模型,以及入侵检测技术与产品的介绍,展示了如何实时检测和应对网络入侵。第8章 密码学基础知识,从专业术语、隐写术、代替密码和换位密码、简单异或、一次一密乱码本到计算机算法,介绍了密码学的核心概念和应用,为数据保护提供技术支撑。

网和天下:三网融合理论、实验与信息安全目录

三网融合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对信息通信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,也在社会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,还促进了经济、文化、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创新与发展。三网融合的理论、实验与信息安全,是构建未来社会信息基础设施、实现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关键环节。

方滨兴,中国工程院院士,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,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专家组专家,同时也是北京邮电大学校长,教授及博士生导师。他的研究重点在于网络安全、信息内容安全、并行处理和互联网技术。方院士首先提出并推动了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备的建设理念,并成功组织研制及实现了相应的系统。

信息安全培训教程目录

信息安全培训教程目录本教程分为四个部分,详细讲解了信息安全实践中的关键技能和工具。

第1章概述了等级保护的基本概念,包括其背景、作用,以及不同安全等级的保护能力。逐级增强的原则强调了控制点、要求项和控制强度的递增。章节还探讨了等级保护与其他信息安全标准的关系,如PPDRR模型、IATF和CMM。

第七章“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保密产品分类与选择”为读者提供了信息安全保密产品分类和选择的指南,帮助读者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。第八章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”深入探讨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应用,为读者提供了风险评估的实践指导。

第8章 人的意识、培训和教育:强调人是信息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提升意识、培训和教育,加强内部防护能力。第9章 密码技术:深入探讨密码学原理与应用,包括加密、解密、认证等技术,为信息保密提供技术支撑。

第4章阐述了信息系统保护的一般流程和基本策略,接着,第5章介绍了网络保护的核心思想和方法,第6章进一步细化到计算机环境的保护,包括操作系统、数据库、应用程序和数据的安全管理。第7章至第9章则聚焦于信息系统连续性运行的保护,分别涉及风险评估、应急响应和建立安全运行体系的策略。

计算机信息安全基础教程目录

1、第五章“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”则从技术框架的角度,全面介绍了支撑信息安全保障的技术基础。第六章“信息安全系统中密码技术的应用”深入探讨了密码技术在信息安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,为读者提供了密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。

2、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,包括TCP/IP协议和Windows网络配置指南,是理解网络环境和安全策略的基石。第2章 网络安全体系概述,阐述了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,涵盖物理安全、网络安全、信息安全和安全管理,以及信息安全评估标准,为构建安全网络体系提供理论基础。

3、接着,章节探讨了信息安全与法律的联系,涉及中国信息安全立法现状、计算机记录的法律价值,以及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。 信息安全核心:密码技术 后续章节深入研究了密码技术,包括密钥分配与管理,密码协议设计与分析等内容。

4、以下是高等学校教材《大学计算机基础》的主要目录概要:第1章,深入探讨计算机发展与信息技术: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,从早期的计算工具,到近代计算机的兴起,电子计算机的诞生,以及计算机的分类和广泛应用。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,包括基本概念,以及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征。

5、第1章,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述,从引言开始,介绍了信息安全技术的成熟体系,同时提供了一个技术解决方案的模板,为后续章节提供基础框架。

信息安全体系的目录

VPN与网络安全 - VPN技术:概念、发展和应用领域,以及与网络安全的关系和协议如L2F、L2TP和PPTP。 因特网应用安全 - 例如Web安全、电子商务、信息过滤和电子邮件安全,包括PGP、S/MIME和垃圾邮件防范。

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全面阐述了审核过程的各个方面。首先,第1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ISMS审核的基础概念,包括信息、信息安全、管理体系、审核方案和基本原则。接着,第2章着重于ISMS审核员必备的能力,涵盖了个人素质、专业知识和技能,以及教育、培训和应对复杂组织的审核策略。

信息安全概述 第1章解释了信息的定义与特性,包括信息的定义、性质和基本特征。深入探讨了信息安全的概念,包括其定义、属性和分类,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。该章还介绍了OSI信息安全体系结构,包括ISO 7498 2标准、安全服务、安全机制及其在OSI参考模型中的关系。

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,包括TCP/IP协议和Windows网络配置指南,是理解网络环境和安全策略的基石。第2章 网络安全体系概述,阐述了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,涵盖物理安全、网络安全、信息安全和安全管理,以及信息安全评估标准,为构建安全网络体系提供理论基础。

第2章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本章深入探讨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,旨在构建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。1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本节介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成,包括其在保护信息资产、维护业务连续性和确保合规性等方面的作用。